理念與個人- V怪客

在一間不太妙的戲院(欣欣晶華影城) 看了這部電影。

本來並不想看的,然而覺得週末晚實在太也無聊,所以在戲院一帶走了一圈。回憶了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
再度走回戲院售票口前,19:00 的電影。正好不需要等太久。於是走進戲院,看到很多人在玩電玩,覺得這樣才像台北...

扯遠了。

由於這是一部不在預期中的電影 (我甚至沒看過它的預告片)

加上一開始就來了一個有點艱澀難懂的開頭.....火藥陰謀? 英國國會大廈? 
理念?蓋. 福克斯? ( Guy Fawkes)

我開始在腦海中思索因故沒修到的英國近代史,但仍然只有糢糊的印象...

電影開始大概半小時候我才大概瞭解整體的架構為

16世紀Guy Fawkes 為了主張自由 (其實是信仰自由,他是忠心的天主教徒,對於英國國教不滿 ),曾想炸了英國國會大廈,不過功敗垂成,在電影一開始時就被絞首處刑 

"Remember, remember, the fifth of November,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.
I see no reason why the gunpowder treason should ever be forgot."

這句話便在講述這件事,也在電影一開始沒多久,由V 在天台上再度吟誦

關於Guy Fawkes 與火藥陰謀可由此查詢瞭解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81%AB%E8%8D%AF%E9%98%B4%E8%B0%8B

故事的場景在一個未來的英國
美國因為戰爭使得霸權不在,身為跟班的英國則因為水廠事件等疑為恐怖份子行動的影響下
成為一個專制的極權國家,人們沒有行動自由,晚上會有宵禁。

而男主角 V 與 女主角Evey 便在這樣的夜裡相遇,一如美女與野獸的情節,野獸拯救了美女,然後帶領她到屋頂上,分享自己的傑作.....

看到這裡,那時候的想法是,又一部『驚奇四超人』(Fantasy 4 ) 之類的英雄卡通電影。那麼,導演會帶給我們怎樣的不同?

談到這裡,就一定要談 V 。

V 活脫脫就是大仲馬筆下 (電影裡也這樣描述他) 的艾德蒙.丹迪斯。聰明,機智,有著優雅的氣質與藝術的嗜好。也喜歡看著黑白版的電影《基度山恩仇記》。當然,他也抱持著與艾德蒙.丹迪斯相同的仇恨。

他本身是在一個實驗下的悲劇產物,有著不堪入目的外表 (所以他都戴著Guy Fawkes 的面具)。帶著無盡的仇恨

劇情中有很大的一部份是來自於V 的復仇

但是人總是需要他人的瞭解?:P 即使是帶領著人們追求自由的蒙面英雄也是如此。

因此他需要得到Evey 的瞭解,甚至策畫了一個假監獄。(這方面很多人覺得不好看?:P )
他需要一個神探去抽絲剝繭找出他為何為了理念不顧個人,又在追求著什麼
(探長其實就象徵著觀眾)

理念比個人更重要

因此在V 的理念之下,極權的政府開始不斷的陷入V 的陷阱之中。極權政府以恐懼深入人心,但也被V 的恐怖感所抓住。最後走向革命。

艾德蒙.丹迪斯在電影裡有著美好的結局

V 則不然。

劇中故意營造出V 的真面目到底是誰的謎團

V 與大統領其實是很相近的人,都在一個地下室裡幾乎不露面 ( 大統領總是以電視與其他人接觸) ,都有著實踐自己理念的野心。也一樣有著不安全感。

V 也很像Evey 所看上的電視台搞笑主持人,會煎一樣的吐司蛋,一樣有著優雅的生活品味。也有一些怪癖

然而那都不是V

V 渴望有人能瞭解他,在孤獨的實行復仇之旅時,艾德蒙.丹迪斯仍有人能瞭解他。 V 沒有。因此他『製造』Evey 去瞭解他當時的心情。有意無意的誘導探長去追出真相。

最後,他把發動革命的關鍵 ( 裝滿炸藥的地鐵 ) 交給Evey 
希望Evey 以自身的判斷決定是否引發這個結果

相知,所以相惜。Evey 也從這個過程中得到成長

火車最後終於發動,國會殿堂也在1812 交響曲的砲聲中奏出毀滅的篇章

而革命依此開始。

美好的結局?不。促成這個劇本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功臣必需身退。

V知道自己不在未來的劇本中。

導演在這裡安排了 V 的快刀,以及一直說他有什麼超能力云云...,其實擋住子彈的仍然是胸前的厚鐵板

隨著玫瑰與炸藥。帶著Guy Fawkes 的V 隨著自己的主題曲 《 1812》,消逝在這個世界上

理念比個人更重要。對吧。

個人的觀後感是,其實這部電影可以拍的更煽情,更動作,更符合大眾,更應該少吊一堆書袋。

然而,這就是V。  V for Vendetta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vvik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